532.发展-《最终诊断》


    第(1/3)页

    (我改动文章时间过晚,导致审核编辑下班没法审核,我基本都是晚上八点以后,或者半夜改文,就比较阴间。)

    (三天工作日时间,只能佛系一些了,今天补了前天的530和昨天的531,刚发上去,等明天审核,看看能不能一次性改掉)

    最近岳父前列腺增生非常难受,晚上夜尿频频,但又尿不出,我发一篇前列腺增生的指南,和诸位男性读者共勉┐(´-`)┌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个病理学名词,以前列腺间质和上皮细胞增生为其特征,是老年男性的多发及常见疾病。BPH的组织学可以只表现为显微镜下的增生而不影响前列腺体积的改变。BPH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临床流行病学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70岁,BPH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趋势。

    施榕等(1999)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城市一般人群中抽取上海市区40岁以上男性居民1582例,其中BPH发病率为43%,且其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于普林等(2000)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国6个城市3361例大于60岁(含60岁)的常住城乡老年男性进行了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BPH总发病率为43.68%,按年龄分组的发病率60~、65~、70~、75~、80~、85~岁者分别为34.48%、40.27%、46.77%、51.44%、57.32%和60.19%,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BPH发病率增加的明显趋势;城市发病率为46.79%,农村发病率为39.64%,城市高于农村;北京、广州地区发病率较高分别为63.28%和54.28%;BPH发病率存在职业差别,从事行政管理、科教文卫职业者发病率较高分别为54.88%和55.17%,工人、农民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37.26%和41.29%。

    顾方六(2000)调查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87所医院1997年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BPH占16.1%(1545995749),这一比例较1990~1991年全国20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BPH占13.6%(371927405)有所增加;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50年代BPH占住院病人7.6%,而90年代上升至18.5%。

    病因及发病机理

    比较公认的在BPH中年龄的增长和有功能**的存在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但该疾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许多因素被认为与BPH有关,就近几年来的主要相关因素介绍如下。

    雄激素和雌激素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BPH与雄激素部分缺乏是有某种关系的。雄激素是前列腺生长、发育和发挥功能的基本因素,青春期前切除双侧**者不发生BPH。

    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就发现切除**后前列腺迅速缩小,可用于BPH和前列腺癌的早期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去势后动物体内雄激素锐减,前列腺萎缩,给予外援性睾酮后前列腺能恢复生长。人体内雄激素作用于前列腺须经过与核膜结合的5-α还原酶转化为双氢睾酮(DHT)之后方能发挥其生物活性,DHT约占雄激素的20%,故提出双氢睾酮学说。男性血浆内睾酮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BPH的发病率却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老年人前列腺的DHT含量并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由此可见DHT与BPH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临床中已运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BPH,它可使增生的前列腺体积缩小而缓解膀胱出口梗阻的症状。

    实验中发现,雌激素加少量的雄激素可导致前列腺增生,并且其作用比单独应用雄激素更明显,可见雌激素在BPH发病机制中与雄激素有协同作用。在BPH的发病过程中高龄、雄激素(雄激素部分缺乏)、雌激素(雌激素含量相对增多)、DHT、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等因素间一定还存在着未解之迷,是今后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

    **内非雄激素类物质除了上述类固醇类激素对前列腺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外,**还产生其他影响前列腺生长的非雄激素前列腺生长刺激因子。

    其他激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