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科举-《世子她有上亿负债》
            
            
            
                
    第(1/3)页
    第138章科举
    裴怀悲立刻道:“哦?什么法子?”
    容昭满脸笑容,嘴角上扬:“太子,诸位大人,还记得臣选拔报社编辑以及银行行长之法吗?”
    众人一愣。
    还是越发苍老的徐尚书开口:“是那考试之法?”
    容昭颔首:“对,适合做什么官,有多少能力,考一考,将答卷放在一起对比,不就尽可知吗?”
    这倒是一目了然!
    然而有人依旧皱眉,迟疑道;“若是没能答好……”
    容昭理所当然:“这又不是只靠答卷选人,当然还要见人,答完卷之后,排除一塌糊涂之人,将剩下人带到我们面前,对比考卷回答问题,岂不妙哉?”
    在场人忍不住点头。
    确实是个好办法,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答,倒是能先筛掉不合适的。
    “一则,从无此等选官先例,二则,若是一有才之人,没答好考卷,没能面圣,岂不是就错过了做官?”还是有人提出异议。
    容昭看向他,微微笑:“银行行长不是官吗?”
    银行行长就是官,怎么就没有先例了?
    第一个问题不成立。
    那人:“……”
    容昭继续:“若是这次错过,不还有下次?”
    顿了顿,她微笑着、和煦问他:“大人这般担忧,莫不是举荐之人,或者家中小辈,连考卷都答不过?没甚本事?”
    那眼神,那表情。
    同情中带着鄙夷,鄙夷中带着同情……
    那人眼睛一瞪:“自然不是!”
    这问题哪里敢认?
    容昭:“那你担心什么?”
    那人被堵得哑口无言,只能闭嘴。
    差点忘了,这是那个怼天怼地的容昭!
    上头就算换个人,她还是一样。
    个别反对之人,被容昭怼到闭了嘴,剩下那些心里不赞同,面上却不敢反对的人,倒是不用在意了。
    裴怀悲憋笑,片刻后,清了清嗓子:“太傅这法子甚好,有没有真才实学,一目了然,况且,以考卷选人,扩大选官范围倒更加合适。”
    闻言,同样觉得办法很好的官员点了点头。
    裴怀悲这才吩咐:“那太傅拟个折子出来吧。”
    容昭抬手:“是。”
    一天后。
    容昭拿出章程,厚厚的一本折子,从太子手上,传到百官手上。
    众人:“!!!”
    嗯?
    不就是考一下举荐之人吗?
    怎这般复杂?
    所有人都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那所谓“科举细则”。
    什么县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套下来,岂不是要将整个天下想要做官的人,都纳入其中?
    还有题目类别,五花八门。
    这么多场考试下来,
    他们家族的年轻一辈,还能轻松做官吗?!
    这不就成了和全天下人一起争夺?
    给了那些非世家大族、官宦子弟的人机会?
    满朝文武全都傻眼了。
    上首,裴怀悲点点头,似乎十分欣赏:“这法子好,这样就不担心选中的官没有真才实学,从整个天下选拔人才,长此以往,大雁必兴!”
    他是真心感慨。
    这科举之法,裴怀悲同样是第一次见。
    昨日容昭提出以考试选官,他便知晓她心中有了想法。
    早有准备,却依旧吃惊。
    这科举之法完全就是打破如今官宦和世家垄断方式,给了下层人做官、出头的机会。
    而长此以往,始终延续的世家、后继无人的官宦家族,全都要被新崛起的势力挤下去,改变整个大雁局势。
    没有皇帝不喜欢科举。
    从他手上选拔出来的人才,那些从下层人民当中被他选出来的官,支持的是他还是身后家族?
    裴怀悲呼出一口气,心跳得有些快。
    他看向容昭,眼神如一汪水,能将人溺在里面。
    科举诞生,必然遭受反对。
    昨日还赞同的官员,今日许多都变了脸,当即就有人跳出来,大声道:“容太傅,此法恐怕不妥,一次次考试,一层层选拔,岂不是耽误时间?”
    另一人接话:“普通百姓,哪有才干?”
    又一人道:“是呀,如今朝廷正缺人,如何来得及等着你这所谓科举?依我看,这东西不靠谱。”
    容昭早就知道会有反对之事,她依旧立在那里,微微笑:“臣只是提出科举一事,既要扩大范围,整个大雁朝不是更显得公平?
    “至于这第一次,便直接从会试开始,这应当不浪费时间吧?”
    如今就算扩大到全天下,底层没有经过学习,同样考不上来。
    那这一次,不如就动静小点,开先河才更要紧。
    “从天下选人,终究麻烦。”有人回。
    裴怀悲缓缓道:“和选出好官相比,麻烦些就麻烦些,再者,就算从全天下选,那些普通百姓,未必比得上官宦、世家出身,扩大范围,不过是找寻沧海遗珠罢了。”
    他这是宽慰。
    但也是事实,有先太子的推行,虽然不至于文化掌控在大家族手上,可也依旧被大家族垄断。
    贫寒出身想当官,根本没有渠道。
    世家、官宦家族的孩子,到了年纪,扬了名声,自然而然就会被选入朝中为官,阶级固化严重。
    太子这样一说,官员们稍稍放松了些。
    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读书识字,耳濡目染,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
    容昭这时笑道:“那这次选官,便从会试开始?发出公文,招有才之人,入京考试、选官,如何?”
    裴怀悲点点头,又随口问了句:“诸位以为呢?”
    百官迟疑一
    瞬,
    到底没有反对。
    考一考推举的官员,
    这是他们昨日都同意的。
    太子说扩大氛围,他们也都同意了。
    此时若是再说出反对,到底不妥……
    于是,所有人都点头同意。
    裴怀悲再次看向容昭:“此事便交给太傅负责。“
    容昭抬手行礼,恭敬道:“是。”
    她再次抬头,眼中隐隐笑意,面上虽无波无澜,心情却很是不错。
    科举这种东西,换成一年前,换成永明帝,换成朝中势力驳杂……她提出来,一定都推行不下去。
    但如今已然不同。
    容昭从两年前走到现在,从容侍郎走到容太傅,从户部到明州治水,结交了许多人,也得到了许多人支持,她提出的东西,极受人重视。
    而且,如今时机正好。
    朝廷缺许多人,不是只缺一两个,而是许多。
    这些官员不担心自己想要举荐的人入不了朝,自然就不会那般紧张。
    三位皇子刚刚被打下去,朝中风声鹤唳,官员们都正是紧张时候,生怕再一个浪尾打到自己。
    皇上病重,太子即将登基。
    所有人都忙着抱他大腿,想要在新皇手上,依旧被器重。
    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太子。
    容昭的目的是抛出科举,开个先河。
    永明帝老了,不想折腾这种需要长时间拉扯的事情,但裴怀悲是新皇,未来还有许许多多年。
    容昭把科举带到了他的面前,他就一定会心动,会花时间去推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