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六)-《天纵莫敌》


    第(2/3)页

    杨杰,字耿光,云南大理人,白族。生于光绪15年(公元1889年),算是前朝老人。他的简历比较简单,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阴差阳错考入云南陆军速成学堂,在学堂里,杨杰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一年之后考入保定北洋陆军军官学堂。仅入校一年,便被满清政府选中,公派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入预备学校学习,在此期间,认识了长他两岁的蒋介石。同在预备班学习两年,杨蒋二人建立了良好的友谊,1909年,双双加入同盟会,同年,蒋介石因考试不及格下放部队锻炼,杨杰则考试合格,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科。

    1911辛亥年,二十二岁的杨杰学生生涯告一段落,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到中国。随即参加武昌起义,任沪军威武军第一团团长,上校军衔。

    越明年,杨杰返回云南,参加蔡锷的军队,一手打出黔东大捷。

    从1911年到1921年这十年,杨杰在中华大地上打出了赫赫威名,护国运动后,更以二十六岁的稚龄担任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咨议兼陆军部中将顾问,一时间,少年儒将,名传华夏。

    五四运动,给杨杰带来极大的震憾,他深以为自己的军事能力之不足,在以师夷之长以制夷的传统思想指导下,他再次来到日本,放弃陆军中将的头衔,以中校军衔入日本陆军大学十五期深造。

    在陆军大学学习期间,杨杰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外战争史及有关历史、地理、战略、战术等方面知识,军事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深得校方欣赏。不仅获得了天皇军刀,还被法国著名军事家约瑟夫·霞飞元帅赞誉为:“此人将必成东亚杰出军事人才”。

    民国十三年冬,杨杰以优异的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学成归国。

    学成归国的杨杰,作为蒋师兄的一柄尖刀,扫平了整个中原。当中国终于可以放得下一张书桌时,他出任陆军大学校长。放下指挥刀拿起教鞭,他立志要复制出无数的杨杰,在万里疆场跃马扬鞭,为中华民族牧守国防。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等军事著作,以《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作为他“生即是战”的理论依据。

    “你们现在的军衔,大多与我在武昌举义时差不多。”扫了一眼坐在下面的学员,大多是上校军衔,只有少数几个肩佩少将军衔,杨杰说:“从年龄而言,你们要比我那时略长一些。”指着赵国龙说:“这位学员应该是全班年龄最小的,也有二十六七了吧。”

    赵国龙站起来大声回答:“学生赵国龙,今年二十七岁,现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一军131师参谋长。”

    “二十七岁,上校,师参谋长,不错,也算是少年有为。”杨杰说:“我想听听你对军事与国防的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