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有意思-《最终诊断》


    第(3/3)页

    一份来自北京市胸科医院的研究也发现,2012~2016年,在该院初次住院的9653例肺结核患者中,排名靠前的合并症分别包括:营养不良(19.49%)、2型糖尿病(19.18%)、贫血(16.7%)、白细胞减少症(3.53%)、病毒性肝炎(3.46%)以及肺癌(1.65%)等。

    如果遇到合并肠穿孔、阑尾炎、脑出血等需要外科紧急干预的肺结核患者,情况就变得棘手起来。

    碰上这种病例,如果外院的医生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就可能错过抢救时机。需要转院做手术的患者则四处碰壁,大多数综合医院不愿收治。段鸿飞和同事常常需要动用私人关系,或利用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才能为这类患者找到接收医院。

    一位高年资的结核病医生曾回忆,大约20多年前自己做住院医师时,合并肠穿孔的结核患者还有机会存活。“肠结核患者往往腹腔感染得一塌糊涂,手术难度很大。那时外科医生还愿意收治他们,觉得不做手术就是死路一条。”

    但近些年,医生们越来越趋于保守。囿于传染病防治法中“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不能收治肺结核患者”的制度规定,加之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不再有医生敢做风险大的手术。而这样的患者,如果综合医院拒绝收治,专科医院就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往往不是很好。

    段鸿飞还会遇到患者内外科疾病同时发作的情况。

    今年五一假期之前,一位29岁的女性患者疑有淋巴结核,被层层转诊至北京胸科医院。令段鸿飞不解的是,除了淋巴结肿大、伴有高热外,患者还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至46g/L(成年女性正常值为110~150g/L),这是结核病解释不了的。

    段鸿飞顺着严重贫血这条线索往下查,怀疑患者合并有噬血综合征。他请来通州区潞河医院的血液科医生为患者做骨髓穿刺和其它检查,结果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噬血综合征属于血液科的急重症,由于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疾病进展迅速,医生如果认识不足容易延误诊治,导致患者病死率较高。

    尽管积极输血支持治疗,短短一周内,患者的血红蛋白就下降至39g/L,并先后出现了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还有颅内出血、癫痫等症状,情况危急。

    段鸿飞和同事立刻请外院的神经外科、感染科、血液科医生共同会诊,为患者进行紧急治疗,一旦患者脑出血加重,就要做开颅手术。

    万幸的是,患者病情最终得到控制,没有进行开颅手术。其他科室医生的帮助,起到很大作用。

    类似惊心动魄的病例较为罕见,段鸿飞每年会碰到一两例。他说,“在专科医院工作的医生都知道,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满足病人99%的需求,但有1%是满足不了的。这1%,无论对医生还是患者和家属,都往往是永久的遗憾。”

    今年4月26日,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在“呼吸界”公众号上发布文章

    “重视什么事情就把什么事情独立起来”的防控体系,并不一定是对它的强化,这种“独立”其结果必然造成独木难支。

    从我国医疗结构统计数字来看,综合医院占比全国医疗机构近70%,但发挥结核病诊疗作用却非常弱。因此,如果综合医院不主动承担起结核病诊疗的话,结核病的防治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因此,该专家觉得当下最重要的是增强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综合治疗能力。这种愿望受到两方面条件制约:一是医院领导对学科发展的重视,二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

    段鸿飞也认为,专科医院应该拓宽业务面,提高综合救治能力,走“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路线。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红甘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