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完成了自己的心愿-《铁姑娘》
第(2/3)页
于月秋替老年人,交公粮和集资提留款的事一经传出。马上就惊动了乡里和县里的领导们,他们对由于月秋的这个发展乡村经济的典型事例,和照顾这么多老年人的先进事迹,想给予上报和宣传表扬。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都被于月秋婉言谢绝了。不管是哪里来的记者和领导,于月秋是一概不接待。
又过了两年,于月秋的养猪场是越来越红火。这个时候,她又兑现了她的第二个诺言。对于家寨村里的,每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月发二百块钱。虽然是钱不多,也能给这些老年人帮很大的忙。最起码的小病小灾的,这些老年人们有钱看病拿药了。
后来,于月秋发现,虽然给这些老年人替交了公粮和集资提留款,还给他们每个月发二百块钱。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拖着笨拙的身体,艰难地去自己家的地里干活。她把这个事情对夏福征说的时候,他突然对于月秋说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他说:“村里的这些老年人,世世代代都是指望着种地吃饭。他们要是看着自己家里的地荒了,地里面长满了草,一定觉得很丢人。他们只要是能动,就一定会去地里干活。只有把他们手里的地承包过来,没有地种了,这些老年人才有可能闲下来。”
于月秋说:“承包他们的地,应该是不成问题。问题是咱们把这么多的土地承包过来以后,咱们又怎么管理这些地呢?于家寨村里的地,可都是高产粮食的良田。要是荒在那里,实在是可惜啊。”
夏福征这才说出来了他真实的想法,他对于月秋说:“于家寨村里的这片湖地,年年就种这些庄稼,不种经济作物实在是太可惜了。这片地,我到地里看过多次了,不但土地肥沃,土质还很松散。这里是种大棚蔬菜的最佳之地。我去过寿光,参观过他们种蔬菜的大棚。他们那里的条件,可比这里差远了。守着这么一块宝地不会用,是不是浪费啊?”
于月秋听到这里,像是如梦初醒一样,她说道:“要是能把他们这些老年人的地集中在一起,少说也有五六十亩。要是能把这五六十亩的地,建成大棚,种上蔬菜,不说一年收入是多少了,还能养活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是你有眼光,这还真是一个好项目。”
夏福征又说道:“咱们有两个养猪场里的猪粪,把这些猪粪利用起来。那么,咱们种的蔬菜就是无公害的蔬菜。”
于月秋听到这里,高兴地说道:“咱们说干就干,我明天就去村里,找李勇和李辉商量这个事情。”
村书记李勇和村主任李辉,他们听了于月秋,想把村里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土地,承包过来建大棚种蔬菜的事以后。他们不但很同意,并且还非常赞成。李勇说:“这件事,你就䞍好吧。这不光是你们给村里的老人办了一件好事,也更是为咱们村里的经济发展带了一个好头,给老百姓创造了福利。咱们村两委,马上去和这些老年人协商调换土地,把他们的土地都集中在一块,建起大棚来也好管理。”
李辉说:“我想多问一句,你们打算一亩地给多少承办费?这样,我们开展起工作来也好方便。”
于月秋说:“国家占地,大多都是每年一亩地给补偿一千二百元。咱们既然是给这些老年人创造一些福利,我打算给他们一年一亩地两千元的承包费。这个钱的发放,每年就有村委里来给他们发放。另外,我再向村里,每年交一部分管理费。这个管理费具体交多少,一是看咱们的合作情况,二是看大棚蔬菜的效益。”
第(2/3)页